内容简介
本书采用以宏观经济循环为逻辑主线的结构框架,立足国内发展并考虑国际联系,兼顾长期与短期分析,依经济运行的条件、过程与结果,分专题设立章节的内容体系,注重训练学生依据经济理论、利用统计方法和统计数据研究实际经济问题的综合能力。
全书共18章,除第1章导论之外,主体内容分为五大部分。
第一部分引入存量测度,仅包含第2章,探讨各类资本存量与国民财富的测度方法。其不仅构成国民经济运行的支撑条件,也是国民经济运行结果的重要体现。
第二部分考察流量运行,包含第3章至第8章,重点探讨供需平衡与核心流量,构成全书的主体部分。本部分由第3章总供给总需求分析作为统揽;随后两章着眼供给端,第4章经济增长统计分析侧重总量,第5章则由产业结构方面进行补充;剩余三章着眼需求端,第6章收入分配兼顾总量但侧重结构,其上承经济增长而下启国内需求,随后的第7章和第8章分别探讨消费和投资需求。
第三部分聚焦政策调控,包括第9章至第13章,集中探讨短期波动与调控手段,构成对主体部分的重要扩展。除经济增长这一长期目标之外,宏观调控主要聚焦于充分就业、物价稳定、收支平衡这三大短期目标。本部分章节据此设置:第9章探讨就业与失业统计;第10章探讨价格变动统计;第11章探讨国际收支平衡,第12章章探讨财政收支平衡,第13章探讨货币供需平衡,三者共同反映收支平衡。
第四部分转向监测评价,包括第14章至第16章,主要涉及监测预警与评价比较,构成对前两部分的有益扩充。具体而言,第14章探讨经济周期的统计监测与预警;第15章侧重宏观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评价;第16章讨论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评价与国际比较。
第五部分回到统计写作,包括最后两章,集中回应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所需的写作技能。其中,第17章介绍统计报告这一简单文体的写作,第18章则由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两大场景探讨学术论文写作要点。